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每月主题书会

跟着每月的主题书会一起读书吧!

212人正在讨论,4082人浏览

动态

  • 未来的能力圈
    3年前
    开车路上,车与车之间存在安全距离。
    人相处也是,需要一定的安全距离,过界了一不留神也容易出现摩擦。
    最近在看瑞·达利欧的《原则》,就是在教我们立边界。
    #每月主题书会 #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00
  • 天鹅堡的黑天鹅
    4年前
    一个字都不认识,但不明觉厉
    看样子是关于冥想/修行的书
    from India
    #每月主题书会 #月度书单分享 #本月读后感分享
    01
  • c酱cc酱
    5年前
    #本月读后感分享
    #每月主题书会
    《活着》以及苦难人世间

    这个四月读书效率不是很高,孽子 活着 莫失莫忘 二手时间 深蓝的故事 浮世画家 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 零碎看了些诗和王小波的情书

    看完的书 很巧 都绕不开“人世”和“苦难”。

    所以 这篇读后感 就不止是给活着 也是给整个四月吧。
    505
  • AfterEudaimonia
    3年前
    一财真的精品。
    #每月主题书会
    100
  • 我是萨拉
    4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昨天跟朋友聊起野兽派建筑
    今天忍不住又把这本画册翻出来。
    纯结构的力量美学 纯粹回归建筑本质 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连整本画册都是黑白的 但足以让我盯着一页发呆。
    📚看来建筑书籍主题的读书会 还是可以办的。
    01
  • 知行盒
    3年前
    即刻与阿里。
    #每月主题书会
    00
  • 卷心菜是宇宙王女士
    4年前
    00
  • Hi四月
    4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看完《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9分好书,往期历史类的书籍大多是以人物线,这本书是以财政这条线,纵观古今,梳理整个的历史脉络,文字浅显易懂,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现代的经济与财政演变历程。

    总结一些书中的关键点:

    1.人地问题:土地跟人口一直是每个朝代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质上还是为了维稳,保持政权的稳定。

    2.历史轮回:不管是哪个朝代,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就会积累产生大问题,最后灭亡也是一瞬间的事情,万物必有因。

    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朝代的兴衰,往往都是从内瓦解,古代掌权后第一件事都是找钱,一旦遇到战争消耗巨大,可能就会加速灭亡,政权想要发展就要从内建立自己的政权,还要有一套财政系统可以养活政权班子。

    4.垄断:国企、税收、金融垄断还是古代的盐铁专卖等等,这些垄断就是最大的生意。

    5.收入:收入大于支出,一个国家就能很好的持续下去。

    6. 商业:从农业到商业,整个国家都是在不断探索,从闭关锁国到开放贸易,商业繁荣的年代,人民的幸福指数也相对高一些。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西瓜]

    对于个人而言,
    现金流很重要,
    要挖掘自己核心优势,打造收入多元化。
    00
  • Lajame辣酱
    5年前
    很多细心朋友可以发现,咱们圈子多了三个小tag,分别是#月度书单分享 #本月读后感分享 #每月主题书会
    前两个大家都明白,我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第三个。不论是在即刻的圈子群,还是在我创的即友读书微信群,我每个月都会挑三个主题(如科幻、推理、社科、诗歌等)供大家投票选择,自愿参与。
    如果对当月主题不感兴趣,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用前两个tag和大家分享和讨论。
    P1是我的微信,因为微信群满100人了,所以需要我拉大家入群;P2是现在读书群的规模;P3是进群需遵守的要求(在此感谢@学生小卒
    期待和大家以书为桥梁,友好沟通和交流谢谢!
    325
  • 福福福萝卜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小说以一个小孩孙光林的口吻展开,叙述了他在六七十年代的青少年成长经历。他有一位粗鄙的浪荡的父亲、默默忍受的母亲、有一个受父亲重视的哥哥和过早夭折的弟弟,以及和自己一样不受待见的祖父。他六岁时被送走,在养父母生活了五年,而后他们遭遇了变故,使得12岁的他在某个雨夜里重新回到了父母身边。作者的笔写到这就结束了。

    ☆这篇小说片段式地描述了与孙光林有关的事情,只有将全书看完,将这些片段重新组合,才能在大脑里留下完整的故事。

    ☆现在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小说的内容与这本书的黑色封面,带给人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人感到压抑与沉重。所以读余华的小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能还需要一点点勇气。

    ☆下面是一段摘取自某出版社的对这书的评价,我十分认可他的说法。
    “这些不同的父子关系和交流(小说中大概有六对以上这样的关系)是通过叙述者的眼睛或事件的蒙太奇组合来叙述的。爱与恨,尊重与鄙视,恐惧与敬畏,愤怒与热情的冲突,仿佛细雨中的呼喊一样,触目可见,触手可及,都以一种令读者既心碎又着迷的方式展现出来。”

    ☆再来分享书中部分片段。
    ①“我和鲁鲁的友情迅速成长,两年前我在年长的苏宇那里体会友情的温暖,两年后我和年幼的鲁鲁在一起时,常常感到自己成为了苏宇,正注视着过去的我”
    ②“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感到她其实并不可怕,她只是沉浸在我当时年龄还无法理解的自我与孤独之中,她站在生与死的界线上,同时被两者抛弃。”
    ③“我当初多么希望他也能认真地听一听我的申辩,可他听完老师的讲述后,根本就不关心我会说些什么。”
    ④“后来我们站在百货商店的吊扇下面,吃起了冰根。这是我童年的幸福时刻,那时王立强家中还没有电扇,我是那么吃惊地看着这个旋转的东西,就像是水倾泻时一样亮闪闪,而且是那么的圆。我站在风区的边缘上,不停地走进和走出,感受看有风和无风。”
    62
  • Lajame辣酱
    5年前
    #月度书单分享 #本月读后感分享 #每月主题书会
    今天是“4.23 世界读书日”,同时,我们也进入了四月的尾声。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或许大家读了几本意犹未尽的好书想分享出来;或许大家列出了今年的读书计划想互相勉励;又或许大家因本月“余华月”的主题,经典重读,多了些许感悟……
    请大家在读书会圈子里畅所欲言,将你与书的点点滴滴分享出来吧~
    143
  • 唐小贱韧不拔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活着
    《活着》这本书是我读的余华的第一本小说,一直都知道余华,只是从来不曾接触他的作品,主要是对于伤痕文学或者悲情类的作品天生的心理抗拒。活着,之前看过电影电视剧版本的,大概了解剧情,所以没有阅读的冲动,这次的四月阅读主题,让我第一次阅读余华,认识活着。
    活着,从福贵平静回忆开始,一点点的平铺直叙,从容叙述自己的一生。文风朴实无华,淡淡中见风雨磅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庆死后,福贵瞒着家珍,家珍让福贵背着她在村子里到处看看,家珍让福贵去村西头,有庆埋在那里,福贵怕家珍知道,背着她往东走,家珍说,‘福贵你别骗我了,我知道有庆死了’读到这一句时,突然泪下,之前的铺垫太好了,让人不得不带入进去,体会书中人物的悲欢。
    通篇读完,带给我的体会是人生无常,悲欢离合,命运多舛,命运如同流沙,人自身太过渺小,再如何争取也不能左右,活着本身就是意义。福贵经历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没有垮,那么大的年纪和老黄牛一起种地干农活,努力的活着,是为了什么?从福贵在壕沟里听到外边伤员的哀嚎的那个冬夜里,福贵就知道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才有意义,活着就有意义!
    01
  • 没有早晨的马丁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余华的创作力在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吧。《第七天》就是之前作品的复刻,没有太多的新东西,还是悲剧和悲剧的重叠交合,即使从死人的角度叙事,也总是让人感觉怎么还是原来的东西。我看《第七天》的时候虽然也是哭得心碎,可是合上书以后想想,余华没有给人惊喜。
    90
  • 没有早晨的马丁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胡适·读书与做人

    谈起五四运动,当然避不开造就这场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自然也就不得不说起胡适先生。

    这本书中有胡适先生关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的许多讲稿,文章。有关于白话新文学的演讲,有学生运动的建设性理论,还有人生三观的建设剖析等等。在今天读来,依然有很高的适用价值和思想启迪。

    我想就其中的《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等篇概述对我们有所启发的观点。

    (一)为什么读书

    1.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读书是接受这些人类遗产。读书是求知识,知识就是权利。
    2.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
    3.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获得思想材料。

    (二)读书的习惯和方法

    1.读书无捷径,要养成读书习惯。青年人要读书,不必先谈方法,要紧的是先养成好读书、好买书的习惯。当然买而不读还不如不买,书不是一种装饰的门面。习惯分三点:
    ①勤。勤苦耐劳是成功的基础。
    ②慎。谨慎小心必不可少。
    ③谦。先加考察,再做取舍。
    2.读书要精。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手到,意为自己动手,才有所得。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做读书的笔记,这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通过读书笔记对书的内容二次消化,这时知识才算是自己的了。这也是读书一定要输出。
    3.读书要博。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用其它书本作为辅助工具;二是为做人计,“大其心使开阔”。

    有很多声音说五四精神已死,其实毋宁说是暂时沉睡了。五四精神的传承离不开新一代的人们,也就离不开读书。

    最后,我想说说读书和文学。前两天我提了一个问题:让你爱上文学的一本书或是一个瞬间?有一个点赞较多的回答是“读书只是让我多个角度看世界而已”。其实我觉得这个回答有些答非所问。

    1.我的问题出发点是文学,而不是单纯意义的读书。
    2.我并不是在割裂文学和读书的关系,而是想说文学和读书互为对方的一部分,不是谁从属于谁。我的问题问的就是那“一部分”。
    3.“读书只是让我多个角度看世界而已。”可是文学又何尝不是。读书固然给人提供角度看世界,但“只”却充满了功利性。读书当然有功利,可功利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只求多角度看世界而读书,会丧失多少读书的乐趣。当然,怎样对待读书是个人的选择。
    31
  • JoeHong
    4年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导致大脑不断变大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是我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即与他人互动并友好相处能力的提高。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最有智慧、最精明能干的人是那些拥有特别强大的分析推理能力的人;但是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或许那些具有最强的社交技能的人才最有智慧、最精明能干。

    #每月主题书会
    10
  • Lajame辣酱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这个月的主题书会来得有些晚~

    随着5G技术逐渐成熟,并走入人们的生活,信息时代即将进入新的篇章。信息、网络、大数据……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这些概念似乎有些模糊,更遑论技术本身了。不过大家可以有多种渠道,例如书籍,去了解这个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甚至去了解为这个领域做出伟大贡献的人。

    📖推荐书目:
    《信息简史》詹姆斯·格雷克
    人民邮电出版社
    《浪潮之巅》吴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香农传》罗伯·古德曼
    中信出版集团
    《图灵的秘密》 Charles Petzold
    人民邮电出版社
    《艾伦·图灵传》安德鲁·霍奇斯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N·凯瑟琳·海勒
    北京大学出版社
    《黑箱社会》 Frank Pasquale
    中信出版集团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莱文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解码宇宙:新信息科学看天地万物》查尔斯·赛费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如果有更多相关书籍推荐,欢迎在本动态评论区留言以及在读书会圈子中分享👏🏻
    1914
  • 陈墨线
    5年前
    #本月读后感分享
    #每月主题书会
    值五四青年节百年之际,读《先生》有感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百年纪念日,趁着机会把《先生》读了一下。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把晚清到新中国成立那风雨动荡的那些年里,最具代表性的十位先生人生简序跃然纸上。读完整本书有些不知从何说起,他们并不是我熟悉的人,他们的名字却如雷贯耳。他们所处的年代,旧社会灭覆,新思潮涌入,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吸收,兼容并包,才能够铸成他们的思想,而他们又以天下为己,不为做官,只求能把知识薪火相传。
    从《先生》看五四,他们是新青年的推动者,是奠基人。但是他们是先生他们只做文化沟通的桥梁。从古至今先生多如天上繁星,我们如今所取的知识都是由先生传达而来。先生重品德,讲文化,有傲骨同有傲风,再看如今这些年,能被称之为先生的少之又少,是时代的不同,也是思想的限制吧。
    百年了,先生们的消逝留给我们历史去评判,借用书中一句话“我们能看到先生,先生看不到我们。”不过如今社会确实缺少像“先生”那般的人物,当代青年人也少了那时的奋进与开创精神,或许是社会格局,或许是那份青年路无人引领吧,愿“先生”精神不会作古。
    92
  • 躺平吧米糕
    3年前
    先上车后补票~ #每月主题书会
    00
  • 伊达政宗疯了
    4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拆书 我是爱斯基摩人 episode6
    00:43
    00
  • 春子Ann
    3年前
    #阅读时光

    ​‎͏
    罗振宇在《奇葩说》中曾说过:“未‮社来‬会最重要‮资的‬产是影响力, ‮而 ‬影响力的‮一第‬构成要素‮是就‬写作”。

    可见写‮的作‬重要性,虽‮自然‬己也曾上过写‮相作‬关的课程‮但,‬是一直‮得觉‬自己没有天‮,赋‬不知道写什么,‮得觉‬写作是一件非‮有常‬专业度的‮情事‬,感觉那是‮家作‬牛人的专属,对于‮这我‬种普通人来说‮想,‬要写‮,好‬还是差的太远。

    今天‮了听‬弘丹老‮的师‬这本《从零开始‮写学‬作》,让我‮了有‬不一样的认‮:知‬写作是每‮个一‬人的潜能‮发,‬挥这‮潜个‬能的前提‮是就‬先动笔写起‮,来‬不要有过多‮心的‬理负担,不要太‮于过‬在意他‮的人‬眼光,要相‮自信‬己可以。

    先从‮由自‬书写开始‮起练‬,写‮自出‬己内心‮处深‬的想‮,法‬不必思考是‮符否‬合逻辑,不‮担必‬心是否有错别字‮不,‬要删‮,除‬只需‮不要‬断的‮,写‬快速‮写的‬,先培养写‮习的‬惯,从中寻‮写找‬的乐趣,先让‮己自‬爱上写作。

    当‮养培‬了写的习‮之惯‬后,如‮写何‬出来优‮的质‬文章呢?弘丹老‮分师‬享了以下几点:

    1、写出爆款‮题标‬:标题在很大程度‮决上‬定了文章的‮开打‬率和阅读‮,量‬换一个标题阅‮量读‬几千的文‮就章‬可能变成阅读‮十量‬万+的文章‮那,‬么什么是好的标题呢?

    好‮标的‬题既要与文章‮内的‬容以及风‮相格‬符又要吸引读者的‮意注‬力,既‮要不‬过于平淡也不‮过要‬于夸张,最初可‮学以‬习和模‮爆仿‬款标题‮套,‬用其中的公式。

    2、写出精‮的彩‬开头:开头在很‮程大‬度上‮定决‬了读者是否会继‮阅续‬读这‮文篇‬章,常见的有以下几‮写种‬法:

    开门见山,直奔‮题主‬;
    设置‮念悬‬,引发读者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寻‮答找‬案等等

    3、写出精‮的彩‬结尾:结尾是否‮彩精‬,一定程‮上度‬是否给读者留下深‮的刻‬印象,结‮的尾‬作用是收篇点‮,题‬升华主题,总结‮文全‬。

    4、好文章是‮出改‬来的,把写和修改分开‮创,‬作的时候‮作是‬者的角色,要天马行‮,空‬放飞想‮力象‬,快‮写速‬出文章,‮要不‬重读写‮的下‬文字,‮而从‬限制想象力和创意;

    而‮改修‬的时候是批评‮的者‬角色‮要,‬站在‮者读‬的角度去思考,‮读重‬自己的文章‮要,‬心狠手辣,要大刀‮斧破‬,删除写‮不的‬好的‮字文‬。

    写完之后,‮以可‬放置一段时间,‮息休‬一下‮让,‬文章冷‮一却‬段时间,遵循‮整从‬体到局部的‮式方‬进行修改。

    学会‮写了‬作的技巧,那么接下‮要来‬做的,就‮不是‬断地练习,‮会体‬写作的乐‮,趣‬书写自己的‮生人‬!

    #每月主题书会 #本月读后感分享
    00
  • Lajame辣酱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我们圈子的每月主题书会马上就要开张啦!第一位作家的生辰刚好就在四月初,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有的人说从他的书里看到的是血和泪,有人也说他的书中仍有温情暖意,他就是余华。
    第一期书会,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余华的作品,体味他笔下众生的辛辣生活。
    推荐书目:《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在细雨中呐喊》、《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期待大家的参与!
    477
  • Serov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记得当时看完《活着》。心里堵得跟什么似的,看到福贵一副好似无所谓的讲,啊死了。心中真的太堵了,不是单纯的伤感更是一种眼底有眼泪,饱满的酸涩的眼泪,但是那眼泪流不出来,只得缓缓的闭上眼睛,看着福贵跟他一起无奈又麻木的苦笑,“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无意唱出了自己的一生。只得感叹余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跟情节控制能力真是太厉害。连夜看了电影《活着》,葛大爷几乎是让福贵从书中出现在了我面前,电影也许是为了照顾更多的受众改编了结局,看完后有种这部电影满是慈悲之感。如果小孩象征希望,电影的口吻还是充满希望的。余华的笔下是一副无所谓任何希望与绝望的状态。
    50
  • 白茶与开心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活着》| 余华

    百来页的功夫写尽了福贵的一生,从少爷到农民,经历了中国的各个时期,冤家也好,亲人也好,都纷纷先他而去,只剩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

    福贵代表着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勤劳和坚忍,他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苦难,也让我们看到生命的韧性,让我们看到“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30
  • Teamo茶-柒柒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余华《活着》
    作者在自序中写到当初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于是他决定写一篇这样的小说,“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一个人死很容易,活着却更难,经历了各种苦难,亲手埋掉一家几口,白发人送黑发人后依旧可以释然活着,淡然讲述过往人生便是难上加难。所有风光不过都是片刻的,而那些在经历苦痛磨难之后仍然选择坚韧活着的人本身就是伟大的。
    我其实不太知道书中所描述的发生在福贵身上的一切苦难是不是过于文学性,还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比这更惨烈的人生,但此刻我却从未有过的庆幸自己活着而且是真的幸运,有家人有朋友 ,一路走来虽时常走些弯路,步子慢了点,但想要的几乎都达成了,对此除了感恩还是感恩,会更加珍惜当下吧。
    30
  • 水木一行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余华的笔下总是跳跃着生动的故事,语言简练,意味深长。
    《活着》是慕名读的第一本书,福贵生命里写满了悲剧,从赌钱输掉家产,一直到小外孙的离去,一桩桩事如同天上下起的冰雹,一次次重重的砸在福贵的心头,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那种悲痛,读过之后,沉默良久还是沉默。
    在书中,最让我心痛的是福贵的儿子,有庆。为了不让福贵生气竟光脚往返上学的十几里路,这是无法想象的,在我们现代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一度认为作者不过是夸张的写作手法,但听我爷爷讲他当年穿草鞋去几十里外换粮的故事后,我信了。可我宁愿希望那只是写作的夸张。
    有庆他活着并不开心,小羊羔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他悉心照顾着,可他还是个应该被照顾的孩子呀,福贵瞒着他卖掉了羊羔,有庆苦苦哀求只要别杀了那只羊,可是活着哪有那么容易,羊的生命在离开有庆的时候,大概已经结束了,羊只是做了人活着的牺牲品,就好像那份精神寄托在活着这件事面前注定要牺牲掉。
    活着,何止牺牲精神寄托,有时候人也要牺牲掉。
    有庆是为县长的儿子抽血死掉的,可为什要抽血呢,只是为了让县长儿子活着,呵,活着,真是件艰难的事,也是一件残酷的事。
    我想,福贵并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皆如那一头老黄牛,辛勤耕耘在黄土地上,没有奢望,没有多余的念想,只希望活着,真的仅仅就是活着。
    也许,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370
  • 黑沟白居易大师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en……余华
    《第七天》刚出版时,有评论说“余华社会新闻看多了”、“就是一微博热门话题集锦”,现在每当有热门话题总会提到现实很魔幻,假以时日,余华的书可以流传下去,会不会被归入“魔幻现实主义”行列?
    00
  • 水木一行
    5年前
    #每月主题书会 余华的笔下书写着一种纯粹,简单的语句记录着真实,让人似曾相识,但又充满好奇,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然后回味无穷。

    两个下午读完了《许三观卖血记》,看过了《活着》的悲惨深刻,我似乎有了心理准备,这大概也是个悲惨动人的故事,然而读过之后才发现余华的笔触仁慈了很多,他选择了一种近乎圆满又饱含诗意的方式,刻画了许三观一生。
    我看来故事印象深刻在第十九章,就是一家人躺在床上,许三观给儿子们“做”红烧肉的情节。一起幻想着吃红烧肉,像极了小时候睡觉前闭上眼家长给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山...这种体验,是无比幸福的,因为那些你渴望却未曾见过的东西,永远是那么完美,即便只是想到,都感觉无比幸运。作为一个父亲的许三观,那一刻是伟大的!
    回到卖血这件事,许从起初的好奇,卖血尝到甜头,到为一乐治病,一路上的多次卖血,刻画了一个懒散,冷漠,投机取巧的许三观转变为主动承担责任的好父亲形象,不禁心中肃然起敬。但他路上教来喜来顺去卖血挣钱的事,让人唏嘘,似乎就是当时根龙带许三观卖血的轮回,我们无法去评判这件事的错对,只能感慨生命的可贵,就像那一刻许三观明白了自己生命的可贵!
    在许三观和许玉兰的身上,我看到了爱情。在许玉兰被批斗的时候,一乐二乐都不愿送饭,许三观虽然也怕被指指点点,但还是每天把红烧肉盖在饭下面送给许玉兰;在家里批斗许玉兰时,许三观在儿子们的面前处处讲自己的过错,教育儿子你们妈没他们说的那么坏;当许三观头发白了,牙掉了,在街上边走边哭,儿子们说他丢人时,许玉兰破口大骂,诉说着许三观的责任与担当,为他抱不平,带着他去吃炒猪肝,喝黄酒,说着想吃什么都买给你。这简直就是一个浪漫爱情故事!

    或许,是自己太悲观。
    或许,生命里不只有活着的艰辛,还多的是你不曾经历过的喜悦,像许三观,纵然平平淡淡,但却货真价实!

    感谢即友推荐读到这么棒的书!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