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陈敬一Crecia
112关注6被关注0夸夸
🌊INTP、咨询公司管培生
💐故事爱好收集者|来自探索星|安逸会死星人
陈敬一Crecia
15天前
关于拍照,我好像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之前一直想找个专门的课程学学拍照。但最近突然想明白,拍照和记录的出发点不就是"觉得某个东西美",有一些感想,然后想记录下来吗?
而这一切的开始,"感受"是很重要的

比如,睡醒看到阳光透过窗帘,觉得美,于是随手拍下,拍下自己觉得美的照片;
阳光洒在水壶上,也好美,拍下。还有早上打开电脑,洗好苹果准备看书的时候,心情很平静,于是也随手拍下。

最后,我也不懂什么调色,但就是觉得统一的配色没有更好描述这些觉得美和安静的情绪,于是我就自己胡乱捣鼓。醒图 APP 的调节里,因为不懂具体功能,从第一个调到最后一个。也没用什么固定的数值,就是从最大调到最小,眼睛看到觉得是自己想要的感觉了,就停下。然后,我就产出了这些照片~
8
这样子,就算没有专门怎么学,但我好像更喜欢也更愿意拍照了~
50
陈敬一Crecia
20天前
上周小结如下。
发现自己码字越来越干脆了。
事实证明,远程记录习惯,可能只需要14篇文。

啊不对,我这种几乎周更选手,码文也有快一个季度啦,以及原来距离上次见面那个bro安利我记录的时间也过去快三个月了,时间真快呀,希望他新工作一切顺利吧~

11月Week 01 | 与有趣相遇

00
陈敬一Crecia
3月前
本周思考~
以及,记录俺第一次贴自己联系方式的文章....

解读 | 消耗、年轻的资本

00
陈敬一Crecia
5月前
冥想Day 1.

今天是跟着老师冥想的第一天(7月的第一天),其实自己大学以来也有断断续续的冥想,但一直没有做到持续,所以,今天也叫做第一天。然后,希望之后也会是连续的冥想打卡~

为什么要冥想呢?可能因为有很多人(名人、身边的人)说自己从冥想中获益,于是期待它可给自己不一样的收获。但这种别人觉得好的事情一直都存在,为什么自己现在决定开始正视这件事呢?可能是想给自己的生活加一点其他的辅料,虽然不知道具体获益状态,但无论怎么看,投产比都很高。

突然想到米索,如果是米索面对这件事,大概率开始行动是因为看到很多人因此收益,恰巧自己也需要,那就以实验的心态开始吧!先抛掉评判,转为深入,因为只有了解之后,才能去判断它的好坏或者是否适合自己。

然后,今天在冥想的时候随着老师的指引也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挣扎的早起冥想,也就占那么些时间,它没有想象中可怕的,甚至有以为是猛虎却依然选择前行,最后发现是小猫咪时的哈哈大笑。

对啦,我还决定好好正式记录,尤其是公开记录这件事了!因为昨天周五自己闲着刷以前的朋友圈时,发现原来今年经历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在被自己遗忘,而只是偶然的想起。这样多可怕呀。所以!也开始记录起来吧!给回忆留一点追溯的线索~
10
陈敬一Crecia
5月前
在Notion里偶然翻到C很久前分享的23岁思考“日记”,被安慰到了[破涕为笑]。

可能是​因为今天和老妈聊天,她说起妹妹的小店分红、以及明年要提车的计划。于是不自觉的比较下,又被“朋辈压力”碾压到很多。

但也很庆幸,自己没有过多禁锢在这种down的情绪里,而是借由此再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生活。

听着老妈的分享,电话里的我由衷地赞叹“好厉害!”,老妈可能也想着平衡我的心态,说了句“这有什么好厉害的,你们完全是不一样的呀”。我问她“你觉得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她说“对Xin来说,她打死不想给别人打工,于是搏个机会。和胖广一样,是个野路子加点钱串子的人。而你,你想要学到东西,然后你追求意义。所以,你们完全是不一样的呀。”

我突然焕然大悟,然后也想起老船长很久前告诉我们的话,他说,成功不应该只有一个标准的。是呀,我们追求自己定义的成功,以及感受到的价值,活成自己就好~


00
陈敬一Crecia
6月前
最近遇到了一些事情引发的纠结和思考,随着Andy老师分享的这则对话有了答案。于是把学习和思考整理下来,作为梳理和反馈~

——以下为长文反思——

1. 职场还是创业?

最近正好遇到一个还不错的副业项目,也打算加入。但按照计划,它最多排在9月开始,毕竟自己还有日常的管培生工作和考核,而这些就已经足够自己学习消化的了。

然后被告知,如果不想错过xxx,最迟需要在六月中旬开始。可能是达成的画面太诱人,或是可能被落下的恐惧,总之,我的思绪和计划被打乱了,甚至想着超出自己现阶段的能力“搏”一把。

是的,这个“搏”,就很像董说的,总是想做“正确的”事。可是,就像周鸿祎老师说的,事情或者选择,都是人做的呀,哪有什么正确之分呢。说到底,害怕错过,以及可能受益(“正确”的路)也是有些投机心理罢了。

回到职场还是创业的话题,如果照这个副业计划,那就很创业属性了。

创业属性是说,个人得为自己的每个选择负责。如果按照这个定义,职场就可以是创业的练兵场,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一个外包部门,为每一次数据和方案等负责,客观上是在领工资为公司打工,主观上却是在拿着工资培养自己的能力(且这还是个正循环),然后随着能力的培养逐渐地去当公司的“合伙人”(不是依附关系,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我想当我到了这个阶段,那便没有是否要换一件事或换一个场所就能成的事情了。而是一个更稳定的自己。

然后,很幸运,在自己纠结彷徨的时候,能有这么多人有意无意地提醒自己,去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

所以,对于这个激发自己得失心的项目,我还是打算先放下,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这算是这则分享带来的启示之一。

2. GPT时代:我和AI的关系

周鸿祎老师将GPT称之为新的工业革命,相对于一些概念类的词,革命的意义在于它对大部分人的影响之广。而我的GPT学习之路大概也分三个阶段:

阶段一:焦虑AI。
之前裸辞想着回到本专业相关的数据和分析公司,而这份工作中的数据分析、信息搜索分析,AI会比人做得快且好很多。当时我将自己放在AI的对立面,想的是和它的竞争,结果焦虑。

阶段二:拥抱AI。
因为发现卷不过,所以决定手拉手和它成为朋友。而且,谁说代替自己的会是AI,在硅基生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多都是会AI的人取代得自己。所以,我开始学习GPT,也因为它的部分原因,自己得到了猫鼬的关注,并助力自己穿过了那条不宽敞的入口,我开始进入另一个圈子。

阶段三:来到猫鼬,听着Arthur分享自己训练AI的发现,并汇总出“对抗”、“干预”、“融合”的使用原理;看着Summer用全英文和它对胡....以及在训练它产出有效内容的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第三阶段的目标,我想把它定为“养成AI使用习惯”。

不是让自己寄生于AI,而是用一些时间堆出来自己的使用感觉,更好的让AI为自己服务。而我对此感到兴奋~

3. 一些其他的感受
虽然自己并没有什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事情,但好庆幸,我对探索、对新事物有好奇心,而周鸿祎老师说的“人最难学会的是感恩”,可能因为自己的习惯内寻,加上一些奇奇怪怪的际遇,这点我恰好也不差。

所以,还是想像曾经对自己说过的那样”如果能力不足,对现实有不满意,那就去改变吧!没道理为此降低自己的愿景或丢掉好的内在品质。“

啊,对啦,也因为这件由兼职引发的事情,以及中间过程中接受到的大大小小提醒,我想我需要再次审视自己的目标啦——“如果抛开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谨以此文,作为对前辈们提醒的反思和小总结~感恩~小陈也要继续冲呀!
00
陈敬一Crecia
7月前
今天上午把修改的第三版数据给summer看,偶然收获一个凌冽的洞察,关于“紧张”和“接纳”,或者说……“爱自己”。

前两天还看到米索和勤勤聊天时谈起这个话题,那个贵人对勤勤说,“我觉得你太努力了,但其实你不需要这样。你爱自己吗?你认为自己不用力也可以把事情做好吗?”

米索下意识的回答是“爱。能。”

我把这个问题收藏到微信,回看时也问了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迟疑了……

那是一种既不想承认自己不爱自己、也不敢断定自己爱自己的朦胧状态。仿佛心里的那杆天平,它的两端在不断加砝码,然后,爱自己的那端试图微弱地取胜,却找不到证据。

之后,这个问题就被搁置了……毕竟,它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紧急,而我想我总要去面对,只是不在这一时。(这个理由看起来也非常正当吧)

但这种看似是天平两端朦胧的博弈,上午却被summer”无情“戳穿。

她直言她观察下的我。一种“自然”和“端着”两种冲突状态交替出现的样子。她洞察到“端着”那端里我对自己的强烈保护,和对“自然”状态下自己的不自信。

而我,在这个话题刚开始时,本以为也可以用平时看似轻松的语气和开放的态度,说一句“啊,这个观察好有意思,先码住”,随后一笔带过。但也统统被拆穿。

她一句耿直的“看,你又在不自然了。”我再次回到这个问题。可,就像第一次给她做pre时那样,面对她的提问,我依然没办法自圆其说。最后只好错开与她的眼神交流,不至于让眼眶红得太明显(虽然,好像没啥用。因为这个人呀,她可能是哪种看着你破防,还想让你立马再深入下去的人)。

在那一刻,那个被搁置的”爱自己“的答案变得如此清晰。好在,我接纳得很快(可能因为这个问题本就存在,只是一直试图视而不见)。

但也有些紧张,因为不想让她觉得我是”脆弱的“、”需要被特别关爱的“;

但更多是觉得幸运,因为,在我试图再次搁置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说这次不准再逃了……在我给自己打了不及格的时候,有人给我放了一个礼花,她说,你是值得的。

于是,我写下了这段文字。虽然不知道这次能否变得更放松/松弛,但也想记录下些什么。

另外,就像一面时王老师不断问我“你究竟想要什么?”的那样,面对他们的提醒,我依然心怀感激。

但也想试着把那句”因为他们本可以不这样做的“,换个形式,改为”我值得。“——可能这个阶段的我,是值得被提醒的,于是也感激着。只是感激的人中,又多了一个自己。

职业中,每天都又新的碰撞,小陈的成长故事也在继续……

(未完待续)
00
陈敬一Crecia
9月前
最近找我聊天的朋友,要不就是因为内耗而挣扎,要不就是觉得生活和工作分不开感到压抑。

而这两个问题恰巧都是我的现况,我这是被吸引力法则锁定了嘛😂😂
00
陈敬一Crecia
9月前
妈妈说:你没有那么差。

口罩开放之后,公司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加紧对外扩张,想大干一场。于是,一改去年的懒散,加班、培训成为常态。
截止目前,从去年毕业开始,我在这家公司待了半年。按原计划,只是在这里做个过渡。现在也面临着是否要换工作的挣扎。上周,是今年来苏州线下工作的第四周,对这一周跌宕起伏的心境,也做如下回顾与反思。

现在是否要换工作的迷茫,有很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相信的这句话:“不会游泳,换游泳池也是没用的。”
于是,虽然这家公司不断要求我做更多超出本岗位的活儿,却没有丝毫要涨薪意思,而我本可以扭头走掉时,却让我陷入沉思。

我害怕自己现在职场的不如意,更多源于自己的能力。或者更准确来讲,是工作习惯。
向老同事询问,她们给到的反馈,大抵也印证了这点。
于是,我陷入了自己在校实习以来到现在的第一次职业迷茫。

于此同时,薪资上的同辈压力也在萦绕着我。

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舍友,从广州跳槽到深圳,现在薪资过万;
技校毕业的妹妹(非血缘)在毕业1年内连升两级,薪资也是我目前的两倍多。
妹妹和爸妈吃饭时无意之间的一句“(姐)薪资怎么这么低”,让我汗颜。
就连一直跟我说要在一个公司踏实干几年的奶奶,也开始动摇。

这些让一向找工作不那么看重薪资、反而追求一些看着很虚东西的我,第一次质疑自己的选择,而这种质疑更多来自愧疚——我想我是不是让一直支持自己的爷爷奶奶蒙羞了。

自己一直是个很积极未来时间观的人,这种落差伴随着在苏州时间一晃儿而过的恐惧,我开始隐约意识到,随着长大,从前给家人画下的饼,可能真的很难实现。
……
这些种种,都让我觉得,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于是才……

带着这种很down的状态和老妈说起自己的困惑。

她说,作为公司来讲,它向你传递现在找工作很难,有很多名校、海龟打招呼想进来却被阻挡在门外,而你们作为前一批率先进入的人能留下已是幸运,这时就得警觉。
(因为她曾经也对自己找来的临时工说过这类话,让其好好工作且对自己心怀感激,但实际上自己只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另外,妈妈说,虽然你才毕业没多久,但她让你做越来越多非打杂的事,虽然很少鼓励你,但没有找你麻烦,就说明你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纰漏。这些就已经不算差了。而且她可能找不到更物美价廉的新人了。

最后,她建议我离职。且认真对我说,“永远不要觉得自己不行。”

和老妈聊过之后,自己释怀了一点,明显体现在工作上的,就是自觉把工作内容和别人的可能的看法分开,专注在事情上。

另外,我想我需要界定自己模糊的能力圈,继续培养自己的硬技能,这种自我打击的事情得少些。
00
陈敬一Crecia
9月前
周六安静碎片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