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期间在家看了一部蛮有历史感的老纪录片——Future Quest,1994 年 PBS 出的,年龄居然比我还稍大。
这个节目最初吸引我的点,在于它请到了从科学家、创业者、作家到喜剧演员等样本含量丰富、涉猎范围又宽广的嘉宾阵容,站在他们那个当下去尝试理解(和预测)未来互联网到底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要知道,那可是 1990 年代初期,Netscape 1.0 和互联网刚刚露出蓬勃发展的苗头的时候。从后视镜的眼光看,我们当然可以确信未来所有的拼图都已经集齐,就看大家怎么拼了。但至少在那个节点,绝大部分人完全没意识到这一点。
那时候,下载一张 jpeg 需要几分钟时间,网民彼此交流主要靠 BBS 文本框。即便发达如北美,大家也不得不依赖 Prodigy、AOL 和 CompuServe 提供的原始粗糙的拨号上网服务。1994 年,全球大概 6000 万台 PC,普通用户刚刚突破 500 万。
用户体验不行,渗透率上不去,这也就难怪,纪录片里采访的所有嘉宾给出的未来预测(即便其中有的人已经相当乐观),几乎全军覆没。
但后来的事就很突然。短短两三年间,一波接一波才华横溢的人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并直接促成了后来以 eBay、雅虎和亚马逊等公司为代表的第一波互联网浪潮。
节目快结束我才意识到,于我而言,对那个年代本身的好奇已经不太重要,能做到不时地抽离出当下,从新的视角重新去理解真正的技术爆炸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真正的不确定性时刻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是一种更奇妙的观看体验。某种程度来说,这有点像时间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