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zacfire
1k关注2k被关注2夸夸
NOBODY
zacfire
1月前
即刻内容备份工具 github.com
01
zacfire
1月前
关于这个,我很好奇多年宅家的人,是不是这样的?

Link01: 喜欢独处的人,情感一定很细腻。

00
zacfire
1月前
看到这样的表达,突然觉得,小宇宙的100h+的标志很不棒,有点类似于b站的粉丝牌。还有游戏时长等

有了这样的标志,负面评价也能有了判断依托。起码看起来,不是恶意差评

柯紫: 咱们谁也不是播客奥斯卡的评委,不喜欢节目很正常,但别把你的评价当成标准,得意洋洋的点评只显得你素质低,现实生活说了会挨揍的话,在网上也少说

00
zacfire
1月前
年初跟网易的说,我希望有平台可以试试做影视综艺幕后度节目。终于有了,用播客来做节目幕后。希望有个不错度效果!

(害,这节目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20
zacfire
1月前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小红书不同版本的《社区公约》呀?
00
zacfire
1月前
与之相反的是,愿意把一些对自己产品和公司的要求公布出来,并严格遵守,会让我肃然起敬。

比如说flomo,比如说少数派老麦愿意公布公司的收入情况。

计划去收集一下相关案例

zacfire: 随着播客崛起,一些公众人物也有了很多表达了。 但我一直没有想清楚,如果那个人,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了,我该如何去评价他。 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与一些未成功时期的个体表达不一样,那些人,你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因为处在不同的阶段,对一些事物有了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以前说的什么也不重要了。 这个能理解的原因也在于,我把他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人,说了并不一定会做到,而且其也并没有通过这些有些其他目的。 但对于一些成功过的人,我就无法确定了。我不知道,那种表达是否有自己的包装(偏见与个人视角肯定有,这个无所谓),我也不确定这种表达是否有其自己的目的。 但信息差过大时,我也无法判断自己感受的“真诚”是真的吗。所以,我会说:听了有收获,而不是评价人如何吧!?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落到一个词,那就是“论迹”还是“论心”。关于这个,目前看到那套君子与小人的说法,我是觉得有一些问题的,并不能很好的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也许,我应该更明确地想一想,那些言行不一致,让我更反感吧!

00
zacfire
1月前
如果有媒体朋友想写这个疾病和群体的相关报道,我可以帮忙联系。

播客先声: 希望大家都可以听听这期节目。简单来说,这是一个24岁女孩突然患病,然后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故事。但我想在这个内容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疾病,关注这个群体 节目相关信息: 1.我留了很多篇幅,让她去讲述了她认识的病友,这些病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包括她关系最好的一位 2.ncp角膜神经痛,在国内并没有太多资料,我原计划想写篇文章介绍下这个病,但无处下手。我第一次认识主人公的时候,她发我了几篇英文论文,还有群聊来介绍这个病 3.音频和文字,我感觉我都没办法,体现这个病带给他们的疼痛。相比之下,我想,失明可能会更好受一些吧 4.症体分离,是他们难受的原因之一。因此,他们经常被误诊,他们不被家人理解,被看作是精神病 5.我也留下了两段内容,让她去描述父母对自己情况。有两个原因:她之前跟父母的关系并不好,另外,其他病友的故事,很多父母不理解的描述。 6.故事里,她病友joly也花了很大篇幅,我觉得joly对她影响确实很大 7.我一直在顾虑很多寻死的细节。比如去xx地方,找xx。但我还是留下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但印象比较深的是,她能找到有类似想法的人,另外,被骗钱,看起来很自然的接受了。 8.她现在状态还不错,但她一直想找自己还能做什么,这个其实从最后的音频,应该也能听出来。我已经在尝试让她去做一些采访录制了。 9.最后说到做近视眼手术,医美手术而导致患病,我不是很清楚。但还是希望得到重视吧 10.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被写成非虚构报道的故事,我也请教了一些朋友如何更好地去说这个故事,可能后面会重新剪辑这期内容吧 11.她是愿意接受报道的。如果有写非虚构的朋友,或者想对这个病或群体报道的话,我可以帮忙联系 12.如shownotes所言,这篇文章有文字稿,https://mp.weixin.qq.com/s/bK9YOmn6jHVXoREoK-KPKQ,后面「我们的故事」其他节目也会更新文字稿内容

10
zacfire
1月前
随着播客崛起,一些公众人物也有了很多表达了。

但我一直没有想清楚,如果那个人,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了,我该如何去评价他。

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与一些未成功时期的个体表达不一样,那些人,你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因为处在不同的阶段,对一些事物有了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以前说的什么也不重要了。

这个能理解的原因也在于,我把他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人,说了并不一定会做到,而且其也并没有通过这些有些其他目的。

但对于一些成功过的人,我就无法确定了。我不知道,那种表达是否有自己的包装(偏见与个人视角肯定有,这个无所谓),我也不确定这种表达是否有其自己的目的。

但信息差过大时,我也无法判断自己感受的“真诚”是真的吗。所以,我会说:听了有收获,而不是评价人如何吧!?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落到一个词,那就是“论迹”还是“论心”。关于这个,目前看到那套君子与小人的说法,我是觉得有一些问题的,并不能很好的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也许,我应该更明确地想一想,那些言行不一致,让我更反感吧!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