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流离
147关注19被关注0夸夸
流离
5月前
怎么说呢,一个 B站up主,只是评论了下亮亮丽君夫妇的事情,第一天视频没了,第二天账号没了。
值得记录一下。

我关注亮亮丽君大概有一两年了,最早是知乎的一篇文章,说他们因为买到烂尾楼,眼里的光没了。后来是丽君哭诉降薪,回家路上本来想买肉,为了省钱最后买了块豆腐。
从农村出来读大学,去大城市打拼,结婚生子,为了更好的生活咬牙买房,希望能有个更好的未来,这是很多人的标准人生路径。只是他们刚好踩到坑了,房贷利率6%+,房子也烂尾了。
我只是觉得生活中的坑是不是太多了点,理财有坑,买房有坑,存款也有坑。
普通人想要过好生活,需要掌握多少知识,躲过多少坑?
如果每个人在正常生活中都总是遇到各种坑,是每个人都有问题?
464
流离
9月前

于冬琪: 最近和一位前招行人聊了个话题:我一直觉得,招商银行是国内服务最好的银行,到底怎么做到的?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中心,为什么在所有信用卡中最挣钱? 他和我讲了,他在招行信用卡的工作状态: 1、为什么招行会实现超出其他国内银行的服务和体验呢? 他直接的观感是—— 在其他银行,客服部门一般是“被告知”的部门,别的部门做了啥动作,只是和客服说一声。 但是,在招行信用卡, 客服部门有对业务动作的一票否决权。 客服部门是为用户体验负责的。 客服不认可某个流程改动、某个活动,就不能上线。 当然, 非要上线,通过老板打招呼,也是可以的。 但是,一般老板也不敢轻易动用这个权限。 因为强推下来,最后上线引发了体验问题,还得自己担责。 客服的权限,远大于其他公司。 他刚去招商银行时,还不知道这个规则。 但是,做了第一个项目,眼看要提需求时,有人提醒他要找客服确认一下。 客服提了一堆意见,结果赶不及Deadline了。 最后,只能灰头土脸的告诉Leader:我的产出要延期了,因为没和客服达成一致。 这么有过一次, 他就很快吸取了教训,凡事儿必须提前和客服沟通!沟通越早越好! 久而久之,自己也越来越熟悉体验、越习惯重视体验。 不过,这还只是制定方案的时候。 有时候,体验问题来自于执行疏忽,该做的啥、执行部门没做到位,结果引发了客诉。 一般公司,这种时候客服就要为执行部门擦屁股。 招行的做法则是—— 有标准解决流程的小问题,客服解决。 一旦是大问题、客服绝不擦屁股。 谁惹出来的问题,发给谁自己解决。 于是,业务部门自己承担了解决客诉的成本。 业务部门解决多了、痛了,自然也会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 2、 每个企业,在决策流程中,都有最硬的一堵墙,这堵墙其实才反映了企业的最高决策标准。 凡是违背这条标准的决策,都绝不能通过。 在招行信用卡,这堵墙就是“体验”。而负责筑墙的,就是“体验”,他们承担着体验目标,于是把体验越定义越细、倒逼所有人越做越好。 客服因为离用户最近、最了解用户,常常是适合筑起体验之墙的部门。 这样的墙,在有些企业是ROI,所以哪怕他说着“用户第一”,但是实际上仍然是效率第一,效率至上。 因为效率是最硬的一堵墙。 在有些企业是合规,所以合规、法务部门拥有一票否决权,就必然影响业务发展。 有些企业则是“老板意见”。员工自然放弃决策、自然惟上。 3、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为什么又能最挣钱呢? 其实,说起信用卡业务的激进程度、发卡发得猛不猛,交通、浦发可能做得更猛一点。 但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利润最高的。 因为,招行信用卡中心,还有第二堵墙,就是财务。 不过,与一般的财务不同。 常见的财务,是只关注眼前的收入和成本。只会看收入、成本、交易额,这几个结果指标。 但是,招行信用卡的财务,则是为“未来的长期利润”负责。 是会看过程指标、看业务逻辑的。 是一个会完全把握业务逻辑的裁判员角色。 因此,财务部门深入了解了业务逻辑。 了解了每类业务动作会产生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 并会基于这些影响建立决策模型,拟合出未来收益。 在审核每个部门的预算、规划,复盘、评价项目时, 财务部门还会说: “你这个预测的增长逻辑不对呀?明明应该更高?” “你确定这次能实现这样的ROI吗?同类的项目我看此前数据没有这么高?” 于是, 很多其他金融公司会发生的问题,在招商银行不会发生—— 在大多数银行,风控都是个独立的部门,拥有最高的授权。 风控部门只会为风险负责。 要降低风险,就把客户能拒绝就多拒绝,反正规模的问题属于其他部门。 风险下去了、获客成本上去了,最终,部门之间互相伤害。 自然效率低,就不能挣钱。 但是,在招行信用卡。 风控要是只考虑风险,财务会问:你这个转化率怎么办?我一算转化率上的损失,得不偿失呀? 4、 财务筑起的是“长期利润必须提升”的墙。 这第二堵墙,运转到如今,就造就出了最挣钱的招行信用卡。 5、 客服的体验之墙、财务的长期利润之墙,塑造了招行信用卡的业务。 除了让招行的体验,强于其他银行。 信用卡也最挣钱之外。 还带来了几个好处。 第一, 执行力。 有一套预测业务的数据模型,目标下发就准了。 层层拍下来的目标更准,就更能驱动执行,招行信用卡的执行力,也显著强于其他银行。 第二, 虽然不如互联网公司,但是在银行中,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创新能力曾经是最强的。 因为, 员工有想推行的新思路,只要不碰到客服的墙、算下来长期收益为正,再考虑一下政策和风险底线,就能推下来。 有了清晰的决策标准,员工就有条件创新了。 第三, 在严格的要求下,招行只要再提供一点培训资源、给一点机会帮助团队成长。 基本上每个人到了招商银行,2年内,都会变成同样的人。 坚持要求,才是员工成长的第一要素。 两堵墙,塑造了员工的形状。 后来,这些人中不少离开了招行。 他们带走了招行的工作模式、对数据驱动的信念, 在很多金融公司成为了高管。 6、 为啥国内其他信用卡中心基本都没做到呢? 他们总是落后于招行很长时间的。 因为,早在02-04年,招行最早成立信用卡中心的时,负责人没有选择老员工。 一般企业用人,都是“信任优先”。 信任优先时,这个人能力就未必足够。 但是,招行在选信用卡中心负责人时,更像是“能力优先”。 负责整个信用卡中心的,是个从外面找来的台湾人。 他下面招的很多高管,是花旗银行出身。 花旗、Capital One等美国的银行,早就比中国银行,更早进入了基于数据精算决策的阶段。 人是新的,用老的管理方式,肯定不行。 所以, 招行也给了信用卡中心极大的自由度。 在那个时候,招行信用卡中心,更像是个创业公司,有浓厚的创业氛围。 而这些见过更先进经验的人,对数据驱动的做业务模式是相信的。 他们知道这么做,虽然一开始建立起来很难。 但是之后,会有更好的结果。 于是,在总部的授权下,建成了这套模式。 但是, 其他银行学习招行成立信用卡中心时,一般是调自己的老员工过去。 老员工们没见过新方法, 还是按照银行的老方法做事。 风控们也基本是按照老方法,只做基本的简单规则。 自然不行。 7、 选择什么模式,取决于对终点的理解和设想。 见过的人,才更容易相信。 而相信的人,才会坚持做到、并敢于为此付出成本。 在你的企业内,什么是最硬的那堵墙呢?

00
流离
10月前
Mark下,今年的打新
00
流离
12月前
88折、8.8折0.88折,好像都能表达同一个意思。
00
流离
1年前
离职三个月了,没想到还能收到前司的年终奖,不错。😆😆😆
00
流离
1年前
突然有好多三体剧,希望有一部可以的
00
流离
1年前
不知道这种交互的广告跳转是哪位天才发明的。
都不用点击,开屏页晃一下手机就跳到另一个APP了,你不注意都不知道为啥🤙🤙🤙
00
流离
1年前
很遗憾,我未能中签😟
20
流离
1年前
记录下我的10月:
从深圳跑毒去凤凰古城
->张家界大庸城
->天门山
->专车接送,被隔离5天
->张家界森林公园
->从张家界跑毒回深圳
->办离职
->科兴
->入职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