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酱缸
110关注160被关注4夸夸
最近关心俄国文学
*较为关心
开口即感到空虚的
伟大旧派知道分子
酱缸
6月前
反手就查了石川桑的百科生平并打开八字排盘(
10
酱缸
7月前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而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110
酱缸
9月前
用一句话形容葛饰北斋的人生态度: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meme(我是念成“么么”的,所以大体上算工整
也难怪乔布斯大爱浮世绘(虽然他收藏的是川濑巴水的画作
30
酱缸
11月前
www.jammyfm.com
中国摇滚编年史(
30
酱缸
11月前
妙走偶得:指从中山五暴走到中山三而偶然得知古迹里明天要开的青年摄影展
30
酱缸
12月前
惠特曼的自由也可见诸不囿于一隅的标题:同一标题,反复咏叹。
铭言集收录的一首《给你》:
“陌生人,如果你在路上遇到我并想跟我说说话,你为什么不该跟我说话呢?
我又为什么不该跟你说话呢?”
候鸟集收录的《给你》:
“不管你是谁,我惟恐你在幻想的小路上辗转,
我惟恐这些虚拟的现实将从你的脚下和手下消散,
即使现在,你的容貌、欢乐、言谈、住房、生意、生活方式、挫折、愚蠢、服饰、罪过都会从你身上消失,
你的真实的灵魂和身体出现在我眼前,
他们将摆脱事务,摆脱商务、店铺、工作、农活、衣着、住房、买卖、饮食、痛苦和死亡,站到我面前。”
互文到《我自己之歌3》的一句:
“像马一样健壮,热情,傲慢,带电,
我和这种神秘,我们就站在这里。”
如果让惠特曼在两首《给你》之间选出更满意的一篇,他本人会偏爱后一首吧——如是斗胆猜测。
10
酱缸
12月前
人一辈子,最难忘的其实只有两个阶段,一个是童年,一个是青春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他的时光简直就像嚼过了的甘蔗渣,淡而无味,而且一年一年地越过越觉得过得快。所以历来就有人认为,青年时代以后的日子都不必过了。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于33岁时死于征战途中,被黑格尔称为“一幅最美的景象”,因为 “要使他永远以一个青年出现于后世人眼前,他就不得不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早死”。
我国“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则有人提出,人过40都该杀。这都是当一个社会处于青年时代所流行的议论,生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是最幸运的,因为只有他们最有作为。
但一个社会不可能永远处于青春期,而是要么走向成熟,要么迅速老化。所以,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青年人的常态就是处于动摇和迷惘之中,他们常常羡慕前人年纪轻轻就干出了丰功伟绩,震撼了世界,而自己身处一个普遍平庸的时代,不要说没有建功立业的条件和机遇,就连一个站得住脚的理想都失去了。
不过,尽管今天有不少青年看起来比老年人更老于世故,但青年之所以是青年,正在于他们并不满足于自己和自己时代的现状,在内心中有一番挣扎和探索,想要参透人生的意义。
青春的迷惘,其实正是对人生意义的迷惘,对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迷惘。以前看过一本苏联小说叫《你到底要什么》,讲的是苏联“解冻”后的 60年代青年寻欢作乐之余的怅然若失心态。
记得当时我还在农村当知青,几乎所有同龄人考虑的都是“我将会成为什么”,却极少有人考虑“我到底要什么”。是啊,我将会成为什么自然会成为什么,可是我到底要什么呢?这个问题不搞清,我将成为的那个“什么”很可能是我根本不想“要”的,到那时如果我再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那就晚了。
当时眼前的确是一片漆黑。这不仅是指对我这种“出身不好”的青年来说,招工和“工农兵推荐”上大学绝无希望,只能打算一辈子务农;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够给我指一条精神上的出路。现行的一切理论、宣传、口号和指示都成了明显的骗局,我渴望找到一位老师、兄长或父辈,能够在做人和思想方面给我立一个榜样,或提出一些有益的忠告。
但我最终是绝望了。我终于明白了,除了靠自己,谁也不能帮我。那时,未来在我心中完全是一个未知数,整个国家的命运同样如此。我在迷惘中奋起,在迷惘中读书学习,在迷惘中探求人生的意义和国家的前途。
经常会有一种空虚感和底气不足的怅惘向我袭来,其中交织着朦胧的战栗、神秘的预感、暗暗的焦虑和莫名其妙的恐慌。但它并没有将我击倒,而是迫使我带着深深的忧郁和伤感,游向知识的大海。
今天想来,我要感谢青春的迷惘,虽然当时感到自己像掉进了无底的深渊。我怀念自己的青春时代,主要就是怀念这种迷惘的心情。
的确,正是在40岁上(“不惑”之年或“该杀”之年),我开始不再迷惘了,而代之以一种紧迫感。经历了考研、读研、留校任教的一连串“时来运转”之后,那一年我突然发现,人生苦短,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恐怕是永远也做不完了,所以要赶紧做,现在就做。
我放下了一切爱好,一切郊游的机会,除了讲课之外就是埋头于书斋,抓紧一切时间,拼命追赶着某颗遥远的命运之星,经常梦见自己误了火车。我终于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
我要搞清一切真相,历史的真相,社会的真相,人类的真相,人性的真相,最终是自己的真相。人生中充满了欺骗、自欺和虚伪,我不愿意度过一个虚假的人生。
当然,完全搞清真相是不可能的,否则人就成上帝了。但我认定人的生命之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他有这一点灵明,或者说神性,他类似于上帝。最近十多年来,我的生活过得平静而无纷扰,与我青年时代的动荡不安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从自己的时间感觉上来说,这十几年过得简直就像只有三个月。
但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我把我的一生都凝聚在我青年时代所选定的一点上了,为此我要再次感谢当年的青春的迷惘。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他的选择自然也与别人不同,这一点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但很可能,世世代代的奋发有为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青春会有共同的或类似的感受,他们所体验到的青春的迷惘并不是特殊的风景,而是人性结构中的一个必要的层次:
它带给人生以痛苦,但同时也为人生积聚着力量。
青年时代的迷惘,“是人性结构中一个必要的层次”。
有迷惘,也有觉醒;有探索,也有前行。
青年节是为纪念百年之前那个时代里一场浩大的前行和抗争而设立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我们纪念一百年前的先贤。
他们为真理苦苦求索,他们为心中对真理的信念一往无前。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21
酱缸
12月前
很可惜,二十世纪的文化原本理应承接中世纪传统的三艺四术。文艺复兴时期还有“全才”“通才”的说法,达芬奇便是通才,但在中世纪,不需要强调“通才”,但凡你说自己是一个“学者”,又怎么好意思说你不懂音乐,怎么好意思说你不懂绘画,怎么好意思说你不懂星相?这都必须是终身自我教育的一部分。你不可能沾沾自喜地说,“我是做这个专业领域研究的,那个研究我不做”。但在今天,如果你不做这个划分,就显得你不专业。如果你在学术会议上说,“我是做俄罗斯文学研究的”,那你就位于鄙视链的底层,这么粗略的方向一听就过不了开题,当然要具体到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某一年某本书的某一份手稿中的某个问题,这样一来,在座的大家一听,“我们是同类人”。
00
酱缸
1年前
简历新增:曾预言孙一通羽化而登仙(
00
酱缸
1年前
用霍姆斯一句典言,不贴切地形容《安娜》中三位主人公的古希腊悲剧式命运回环——“你灵魂的欲望是你命运的先知。”

1.书房被端进来的蜡烛照亮了。一件件熟识的东西都呈现在眼前:鹿角,书架,烟囱早就需要修理的壁炉,壁炉上面的镜子,父亲坐惯的那张沙发,大桌子,桌子上摆着的那本打开的书,破烟灰碟,一本有他的字迹的本子。他看到这一切,对刚才路上所构思的新生活是否能实现,刹那间产生了怀疑。这一切生活陈迹仿佛抓住了他,对他说:“不行,你躲不开我们,你也不可能变成另一种样子,你将同以前一样:老是怀疑,永远对自己不满,徒劳无功地试图改革,堕落,永远期待不可能到手的幸福。”但这些都是他的东西对他说的话,他的内心却有另一种呼声:不要因循守旧,事在人为。

2.李迪雅伯爵夫人走后又来了一个朋友,那是位长官夫人。她讲了城里的种种见闻。到三点钟她也走了,但答应来吃晚饭。卡列宁还在部里。只剩下一个人,安娜就利用这段时间去照料儿子吃饭(他一向单独吃饭),收拾收拾东西,看了桌上堆着的信件和便条,又写了些回信。她在旅途中所感到的莫名其妙的羞愧和兴奋完全消失了。在习惯的生活环境中,她又觉得心安理得,无可非难。

3.伏伦斯基怀着从莫斯科带回来的另一个世界的种种印象,只在最初一刹那感到有点突兀,但很快就像两脚伸进一双旧拖鞋那样,又回到原来那个轻松愉快的世界里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