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可啊可啊航
73关注650被关注0夸夸
🌈 INTJ|🧘‍♂️ Buddhist|🎬 Producer
可啊可啊航
11天前
基德和新一是堂兄弟,所以俩人不能乱伦。那么也就是说,平次可以光明正大的和新一在一起了。(确信脸)
00
可啊可啊航
12天前
这两三年看书的数量越来越少,原因在于如果我不能在一两天内看完一本书,那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就得先复习已经看过的内容。如果有遗忘,就得重新看。我又是那种看书特别慢的(小说除外)。所以,我更喜欢将碎片化的内容体系化后一次性看完。这样压力会小很多。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看书的时候不再追求通读,而是更有针对性。把几本书中我当前需要了解的内容看完,有余力再去看书中的其他内容。

大黑天: 一个有趣的观察,书和碎片内容如果都在同一个地方,你得注意力会被谁吸引? 大概率是碎片内容,如果改变呢?一个是物理上的分割,另外一个就是需要你主动清除会吸引你注意力的内容且质量并没用那么优质的信息。

00
可啊可啊航
12天前
这篇文章是我半个月来有关「AI 美学」这个领域的笔记汇总而成。

半个月前,我在 TG 频道里说,给自己选择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让我可以从知识管理这个领域中跳出来,跟上时代的脚步。那个时候,还只是朦胧的状态。

经过半个月的探索和自问,找到了一些答案。

当重新审视技术和人性、创造和生命的关系后,也就更能以开放和审慎的态度拥抱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 AI 时代。只有在坚持艺术的人文内核、秉持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追求的同时,以人性化的方式应用 AI 技术,AI 美学才能真正实现其革新艺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理想。

我为什么想要研究 AI 美学 | 槿呈Goidea

20
可啊可啊航
16天前
颉哥把这一期发了 AI 探索站,那我发笔记圈吧。

在这一期,我除了对 AI 有观察和思考外,对数字花园进行了反思——我们真的需要有自己的数字花园(或者第二大脑、个人维基)吗?

数字花园很酷,也是整合自己个人知识库的好方式,但是需要有长期坚持的勇气和毅力。

数字花园也只是表现形式,关键还是在于养成每天思考、总结、输出的习惯。

Vol.74 思考、反思与观察 | 壹苇可航

00
可啊可啊航
16天前
谢谢颉哥♥️

陈仓颉: 2024年是 AI 进入高速发展的第二年,各类 AI 工具层出不穷,我作为普通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 AI 工具,典型为 Perplexity。Leslie 在第七十四期电子报中的观点引发我的思考: > AI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要真正利用好 AI 工具,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 > 可以预见,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 AI 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所谓的「AI 人才」,并不是泛泛而谈的技术人员,而是既懂 AI 技术,又精通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过去一年,我观察到 AI 对于人们的冲击集中在两个方向:互联网大厂们和各头部企业,无论是办公软件、笔记软件还是通讯工具和终端数码产品,都绕不开要蹭上 AI 这个热点;另一方面是自媒体行业,知识付费个体都搭上这趟列车,会卖课的卖课,不会卖课的卖工具,甚至连广告格子都慢慢与 AI 强相关。但是在这样的信息狂轰乱炸下,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Leslie 清晰定义了“AI 人才”这个概念,只懂 AI 无用,专业知识才是根基,AI 技术是专业知识的系数。这样一来,情况就明朗了许多,于大部分人而言,没必要产生过度焦虑,主要矛盾还是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对于 AI 行业可以简单关注,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精力,因为我既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它也不会对我产生超出专业知识范围的影响。 电子报中还提到了 AI 商业化的趋势,我对此没有太大意见,毕竟在 AI 三大基石:算力、算法和数据中,没有一项不烧钱。相应地,商业化/盈利永远是企业的头号目标。当下主流 AI 工具比较成熟的订阅制我相信是大众比较能接受的,我在过去几个月认真思考过是否订阅 Perplexity,但因其免费功能已经完全覆盖我的需求,便没有订阅($20/月或$200/年着实是不小的开支),每天五次的专业搜索也足够日常使用。

00
可啊可啊航
20天前
Owen 做了Buzzing,Clip,沉浸式翻译

现在有了新项目,初步设想是 Notion+Tumblr 的组合体,兼具笔记和 CMS。可以在 everentry.com 加入 waitlist
34
可啊可啊航
24天前
提问:AI 对您写笔记和进行知识管理有怎样的帮助?
62
可啊可啊航
28天前
练手做了一个无用的小工具 🤣

可以将 markdown文本转换成 TiddlyWiki 文本,也可以将 TiddlyWiki 文本转换成 markdown。

刚开始接触简单的代码知识,还不知道怎么在同页面实现,只能分成两个页面了😅

如果您也使用 TiddlyWiki 作为笔记工具,又不想使用 md 插件,可以尝试一下这个。

Markdown to TiddlyWiki Converter

12
可啊可啊航
29天前
看到一则报道说,加州大学圣迭戈的研究人员与 Algenesis 公司合作研制出基于植物的完全可降解聚合物,能在不到 7 个月内完全生物降解。研究报告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明的材料是第一种在使用时完全不会产生微塑料的塑料。目前,Algenesis 正在与多家公司合作,生产这种基于植物的聚合物产品。

如果这种材料可以普及,那对人类和自然环境而言,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因为微塑料可以通过食物摄入、吸入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其中食物摄入可能是主要暴露途径,尤其是海鲜。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mm 的塑料碎片和颗粒。据来源划分,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前者为各种人造工业塑料产品,例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中的微粒,这些微塑料能随生活污水排放等途径进入周围环境;后者由各种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破碎而成。

2022 3 25 日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一项研究,发表在环境科学与健康领域顶级期刊《国际环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该研究检测了 22 名匿名的健康志愿者血液样本,发现其中近 80% 的样本含有微塑料。

多项研究表明,尺寸小于 10 微米的微塑料颗粒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目前已被证实的相关研究发现人体粪便、唾液、头发、母乳、胎盘和肺组织中都检测到了微塑料。其中,有研究发现,PET 微塑料在婴儿粪便中的含量比成人高。而早在 2020 12 月,就有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人类胎盘中含有微塑料颗粒。

虽然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完全厘清,但现有证据表明其可能会干扰内分泌、引起炎症、损伤细胞、携带污染物等,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 微塑料可能干扰内分泌,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生殖健康下降等问题。微塑料携带的化学物质与这些健康问题有关。
- 动物实验表明,微塑料暴露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炎症。降低精子质量和睾酮水平,损害学习记忆能力。
- 体外实验显示,微塑料会损伤人体细胞,引起过敏反应和细胞死亡。微塑料还会损害细胞器如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
- 微塑料可作为载体,吸附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抗生素、微生物等,放大其毒性。
- 纳米级微塑料可穿透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甚至可能穿过血脑屏障。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会蓄积在器官组织中。

https://note.justgoidea.com/#2024-03-27:2024-03-27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