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程序员冲少
12月前
上周六我们的沙龙讨论的第 2 个话题是入职进入一家新公司,你如何快速理解新业务?或者说你创业进入一个行业,你如何快速了解这个行业?会议纪要如下:

1/宏观层面理解业务
黄有璨在他的《运营之光 3.0》里说过一段话:任何国家的经济体系,都会被切分为供给侧和消费侧。每一种类型的消费产品,背后都有一个产业,每个产业都有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中游的加工组装,以及下游的商品流通和终端消费来支持整个产业的稳定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事实上,我们接触的任何业务都可以按照这个思想去理解业务,第一步是理解产业链,拆解核心角色。比如游戏分行业为三个角色,研发,发行,渠道。研发就是开发游戏的厂商,渠道,就是用户能直接下载游戏的地方,就是appstore,国内安卓应用商店,而发行就是一个中间商的角色,它的任务就是将研发的游戏分发到各个渠道。

第二步就是按照按照供给侧到消费侧的顺序梳理核心流程,比如游戏就是从选品->内测->上架渠道->用户下载->登陆->支付,电商类似,从选品->采购->上架->商品详情->下单->支付,然后以此从宏观层面初步理解业务。

2/OKR思想实施业务
然后再利用 OKR 的思想由上到下拆解,理解团队 OKR。对于目标 O 的聚焦和对齐是 OKR 的核心理念,老板的 OKR 是什么,老板怎么拆解 O 的,为什么 O 会产生作用,为什么申请资源,具体需要多少资源,需要多少人,然后评估拆下来之后跟自己的关联性。

职场上的基本共识都是你的绩效不是在打绩效的时候决定的,而是在打绩效之初就已经决定了你今年的绩效是什么,你做的项目跟老板的 O 有没有关联才是真正决定你绩效的核心,所以如何能把关键的事情抢到手里来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研究该行业所有的平台
研究所有的平台,先研究它本身有什么,赛道内有哪些是爆的,有那些是波动的,同时一定要确认这个需求是不是伪需求,一定要真正跟消费者做好确认。总结一下也是大公司做产品的思路:行业分析->竞对分析->用户内测->跑MVP

4/要看第一手的信息
你在网上的知乎也好、小红书也好,看到的资料都是别人咀嚼消化过的 n 手资料,真正的一手信息是找人聊、找客户聊,咱们今天坐在这里聊天其实就是最高质量的一手信息的交流,要会在知网上看博士论文、要去找行业的白皮书,这是一手资料。

5/获取信息的底层驱动是好奇心
你学习某类业务,某个行业,必须要有好奇心,如果只是应付,永远无法达到一个深度。比如我有个朋友是计算机出身,但是所有兴趣都不在计算机上,但是非常喜欢街舞,对于街舞了解的就非常深。抛开好奇心,就是方法论了,其他的都是方法论的拆解。

6/社交手段和同事聊天
想了解某个组对应的业务就去找他聊天,或者遇到很多专业名词不懂就去问,而在大多数公司奶茶和香烟基本都是硬通货,这就是最好的社交去问问题的方式

7/不要用技术思维理解业务
技术同学工作的前两年大都是惟技术论,拿着锤子找钉子,看看这个点能不能用上新技术,有没有什么新技术的亮点,而不是去匹配业务上真正的痛点。结果就是新技术的应用只是带来了更多的复杂度,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理解业务,站在一个经营的视角去权衡利弊

8/深入实际扎根调研
要真正去了解用户,而不是听了某个运营同学说业务的痛点是这样的我们就去设计产品了,C端就要去真正听用户投诉的录音,B端就要亲自去找供应商沟通,做出行就去亲自调研司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9/了解你合作方的风格
要了解跟你合作的人能力强弱,了解他的性格大致是怎样的,了解他的工作风格大致是怎样的,根据你的合作方风格调整你的合作方式,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完成项目的推进,也能更快速地深入理解业务。多人协作,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结果

10/理论层面对业务这个词的三点高度概括
通过需求、组织、流程,比较容易快速认知一个行业。这里的需求更多是关注满足了人类那方面社会需要的。这也是组织产生的必要因素。组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分工下的组织,如商业组织、政治组织、公益组织等。还有一种是组织内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协作的形态。最后的流程就是具体协作的方式,如何处理不同的事项。

换一种逻辑,其实也就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来去做分析。有点战略分析的色彩。

再换一种逻辑,可以理解为通过具体领域知识和通用领域知识的混合。通用领域如商业一般操作,研发、生产、推广、销售、售后。具体领域知识也就是不同的学科或是工种分类。也就是知识体。不同行业由不同的知识体构成,加之我们本身的知识体系不尽相同,代表着我们了解不同行业的成本会相差甚大。
777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职场那些事儿

100万+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