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Diiiii
2年前
#AI的神奇用法
周末试用了一下chatGPT,还是挺惊艳的,谈一下个人的使用体验。

之前用过不少大模型的对话机器人,整体感觉在多轮对话上做得还不够,一般10-20轮对话下来就“露馅”了,前言不搭后语,人设发生混乱,都是比较常见的。这次chatGPT最牛逼的一点是,能够在多轮对话中保持逻辑的通顺和连贯,这个逻辑既包括理解提问者的逻辑,也包括答案中的逻辑。另外,chatGPT看似是个聊天机器人,但实际上并没有针对“聊天”这个场景做太多优化(类似小冰那样在“对话”层面上加很多策略,能够让聊天更加娱乐化,体验更好)。整体上,它更像是一个较为理性的“助手”角色,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来帮你解决问题。

我个人最关注的,其实还是chatGPT有哪些实际价值,是否有潜力辅助乃至替代某些职业。如果说机器人更多是用来代替“初级体力劳动者”的,那么我对chatGPT的定位更多是用来代替“初级脑力工作者”的,具体来说,包含以下这些:

创作类:总的来说,可以达到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及格水平。
* 写作文:用闺女的小学语文作文题试了一下,记叙文的描写合格,议论文的观点自洽,结构完整,能达到初中生的水平;
* 格式化内容写作:政府公文、演讲稿、公关文、产品发布通告等等,能达到中规中矩的水平,但不会特别出彩。尝试着让它写一些二十大学习心得,写得还算有模有样;
* 新闻写作:目前拒绝连接互联网,拒绝获取实时内容,所以问他“最新的世界杯比赛结果”或者“预测一下世界杯冠军”这类问题都得不到答案;
* 虚构类创作:可以写打油诗、歌词,可以创作小说或游戏的大纲和梗概,并沿着大纲进行剧情的拓展,剧情过于俗套时可以开一些脑洞,被要求在给定的情节中,可以做一定水平的细致描写。适合作家用来找灵感,也适合网文作者用来注水(有逻辑地注水,很实用);
* 非虚构类创作:抛出一个明确的观点,能写出前后连贯的八股文,勉强能达到发公众号的水平,但就不要指望阅读量和传播了;
* 其他:搞笑的是,居然还有人用chatGPT去写喂给Dall-E的prompt,这也算是不同领域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了...

专业类:最大的问题是事实经常搞错。另外过于专业的内容无法胜任。这可能是由于训练集过泛造成的,如果在一些指定的领域里做finetune后效果应该会好很多。具体来说:
* 翻译:能做一些翻译,效果感觉不如DeepL;
* 科研:问了几个领域比较前沿的技术,基本给出的都是初级科普水平的答案,再多问就答不太出来了;
* 金融:我自己尝试问了很多行业调研、企业财报相关的问题,都被拒绝说无法回答。但看到有别人用它来问一些资产负债表里的内容,也能得到答案;
* 投资:看到有人试着写商业计划书,以及给VC的pitch文案;
* 人力资源:看到有人尝试着写简历、写招聘文案、拒信和新员工欢迎信,本质上也都是格式化类的内容写作。还有人试着用它来写周报和年终总结,但由于缺乏实质性内容,也都是套话,最终效果中规中矩
* 法律:尝试着写了一些法律文书,比如顾问协议、借款合同之类的,格式看起来像模像样,但不知道实际上是否符合规范;
* 销售:可以写一些销售话术,通过增加“有煽动性的”、“有说服力的”这种形容词可以让文字的风格更加强烈;
* 客服:能够写非常成熟的客服邮件,用来应付各种刁难的用户责问,还可以选择不同风格。当然,这一块已经有很好的其他解决方案了;
* 编程:看到有人尝试,不知道效果如何。

助理类:
* 闲聊:能够流畅地完成多轮对话,但沟通的距离感较强,亲和力不够,不知道是不是人设的缘故;
* 日常问答:做菜、保健、医疗、生活常识,都能给出相对比较实用的答案,能给出一般电器的操作步骤;
* 出行规划:试着做了一份7天游埃及的行程,中规中矩,但搞错了一些基本事实(比如认为埃菲尔铁塔在埃及),能够根据需要做行程的修改,但结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
* 子女教育:能回答类似“适合10岁女孩读的历史、科幻类英文小说”这种问题,给出的推荐还算靠谱;
* 购物推荐:能给出一些不错的购物推荐。

有人说,chatGPT会取代Google和百度,目前看来,虽然都是“获取信息”,但由于ChatGPT是生成性质的,目前没有办法给出信源,所以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如果说Google是个满腹经纶的老学究,那么chatGPT更像是一个“万事通”朋友,目前看来还无法完全替代。Github上有人写了个浏览器脚本,输入同一个query,将二者的结果放在了同一个界面下进行左右比较,还挺有趣的。

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成本。Sam Altman在Twitter上说,目前chatGPT的成本大概是每次几美分,相比之下,google的成本恐怕要低3个数量级(十年前的一篇文章里提到,google每次搜索摊销下来使用0.0003千瓦时的电力,按0.06美元/千瓦时计算,就是1.8*10^-5美元)。为了cover这个成本,商业模式恐怕也需要做一些调整。由于不再需要用户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直接,无法通过提供更多选项来赚钱,免费模式恐怕难以为继。

目前的chatGPT只是初代,OpenAI的Sam Altman向用户征集“下一版最想要增加的功能”,我看到了以下一些获赞较多的建议(不包含“开放API”这类没有营养的):

* 在回答中包含出处链接,或者在回答中区分“生成内容”和“复制黏贴内容”;
* 屏蔽主观想像,只保留客观事实的指令;
* 能根据指定的内容做finetune;
* 支持对互联网的连接,支持内容的实时更新;
* 在回答中支持包含图片和视频;
* 与DallE等生成工具更好地融合;
* 增加“长期记忆”,记住历史上的所有对话;
* 去掉“safe mode”(目前很多政治不正确的敏感词和超纲内容会触发统一的安全答案)。

最后说两句个人的感受。我自己用过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大量的初级(乃至中级)脑力工作者都必将会被替代掉,因而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A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使其更好地在AI时代生存?” 李开复老师曾经对此有过一个系统性地论述,他将所有的职业按照“是否需要同理心”以及“是否需要创造力”分成了四个象限,其中“不需要同理心+不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是最先被取代的,例如客服、电话销售、保安等等,而“需要同理心+需要创造力”的工作是最后被取代的,例如心理治疗师、市场营销类负责人、CEO等。然而目前看来,所谓“创造力”的壁垒似乎也没有那么高(就好比围棋里所谓的“棋感”一样,最终被证明就是算力),随着chat-GPT的进化,普通人似乎也有很大机会让模型生成一些看似完成度较高的作品,那么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呢?我个人认为,可能答案在于“审美”,是判断生成内容到底是否“有品位”的能力,是知道如何对一个生成的作品进行打磨、如何提建议来让它定向进化的更好的能力。换句话说,你不仅仅要知道一部作品是不是“好”,还要知道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以致于知道“它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就是评论家和艺术家的区别吧 ~ 因此,在教育方面,个人觉得“审美能力”、“和AI共同创作的能力”、“同理心以及沟通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可能是新时代最为重要的几种能力。

以上。

2022.12.5
31244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AI探索站

78014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