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小粥的茶水间
2年前
清北复交们是怎么抢状元的?转一个以前的回答:

被抢的经历,远远没有抢人的经历有意思。我没被清北抢过,但也被好几所全国第三的高校争抢过。之前暑假加入过交大某省招生组,这段经历非常有趣。

高考分数正式公布前,我们就已经从各个渠道搜集了全省前1000名的学生预估成绩,先剔除前200名(肯定捞不过清华北大),然后把201名到500名的学生一个一个查三代,先摸底。

清北抢状元,我们抢清北剩下不要的学生。

分数公布那天,招生组们摩拳擦掌,就等第一时间联系目标,给学生一个好印象,用市场营销的话来说,这叫做“首因效应”,
即客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会造成长远的影响。

我们会比正式公布成绩早1个小时拿到分数,然后,就像电话营销员一样,开始与目标的首次亲密接触。
最精彩的,是给学生打的第一通电话。经验丰富的招生组老师,会有如下要点:

1,与学生讲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恭喜,各种褒奖赞美祝贺,学生们一高兴,很容易把快乐的情绪转移到报喜的高校之上,有利于后续顺利拿下。

2,第一次接触不能太直接表达“你快来报我们学校啊”的意愿,因为学生后续会接到几十通类似的电话,
所谓“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如果太积极,反倒会让学生产生廉价感。所以要适当高冷。

3,通话的首要目的是摸底,了解学生是否有明显的报考目标,以及对地域、专业等维度的偏向。这时要像专业客服一样,一边套话,一边记笔记,这些笔记都是后续接触学生时的宝贵参考资料。

4,结束通话前,往往得不动声色的黑一下竞争对手。比如清华对应北大,交大对应复旦。而且尺度要拿捏好,不能黑得太直接,得潜移默化的埋下种子,比如话术可以是:

“交大主要是工科和商科,现在的社会还是实际一点好,太过浪漫和松散的学校氛围是不利于我们成长的”。

据我了解,擅长文科的复旦的话术一般是“读大学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培养远大的理想,我们复旦主要是塑造学生综合能力,不会把学生培养成打工仔”
就这样,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经刀光剑影了。

接下来呢,我们会隔三差五关心一下目标的动态,看看他们的心理有无变化、是否有明显的报考意向,如果他们的意向是本校,那就顺水推舟、投其所好。

想念的专业没名额?不怕,马上从其他省份调一个来!
想学医?有眼光!交大的医学院全国前三!学医有前途!谁学谁高尚!
想学工?有眼光!现在就是技术立命的时代,做研究做好了,可富三代!
想学商?有眼光!清北复交的名头响当当,以后成资本家前途大大的!
什么都不想学?有眼光!交大什么专业都好,校园学习氛围浓厚,什么专业都能就个好业,出国拿个好OFFER!

如果他们的意向是其他学校?也有应对套路。

想报考北京?雾霾那么严重,有啥意思?考不上清华北大,在北京就是二流,不如来上海做老大。
想去杭州南京合肥?以后工作你也得来上海,干嘛不现在就来上海?
想报考隔壁?毕业了工作都找不到,全是没前途的专业,学经管你这分数肯定不够,不如来交大报个好专业。

就这样来回好几次,过程中会经历学生们无数次的反水、后悔、承诺了又变卦、变卦了又找上门来。即使签了协议书,在报考系统截止的最后一刻,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如此大费周章的目的是什么呢?分数线比复旦高一分,这是学校每年的大事,必须重视。复旦也如此,中国叫得响的高校全都如此。
71138

来自圈子

圈子图片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765655人已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