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年前
毕业季的六月,在宿舍的倒数第二个清晨,我居然五点半醒了。
浅回答一下毕业视频征集的问题,主要以学校这个小社会为语境。

#研究生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
《污染控制》必修课的第一次课,老师请大家上台分享自己选择环境专业的初心。很多同学提到家乡的环境污染,和自己因而想要改变的努力,让我非常动容。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止是一句口号。

#感觉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有哪些改变:
变得太多了,真的有那种“长大了”的感觉。我似乎一直是个“活力满满”的人,很少有长时间能量很低的阶段。从最突出的外貌来说,我的头发更少了,可能因为睡更晚了,要操心的事情多了;今年六月比本科毕业的时候更胖了,都是封楼期间学校投喂的爱。从学术科研来说,我确实在LCA的环境大类中的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完成了本科阶段想研究但没有一手数据的夙愿。
心态上,认识自己,认识同学,认识世界。我知道自己最喜欢最有热情的是环境传播,不是单纯在实验室/电脑前做深入的环境科学研究,不是在教室里开展传统的科学/生物课本教育;也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学,不是只消放松享受的自然游憩。可能是分享商业可持续的实践,可能是培训感兴趣的自主报名的学员,可能是分享个人生活智慧,可能是搭建社群团体协同“做事”。
同学们也都是普通人,虽然外界(包括我以前)会神化,会赋予“天之骄子”的标签。大家也都可能会刷剧打游戏,大晴天开很多灯,不收拾桌面屋子,浪费粮食。。在学术上有花钱混水刊的,也有或早或晚发顶刊的,还有像我一样特别慢动作的,十点/十一点回宿舍的话,路上还有很多陌生校友刚结束实验。在生活上有黑白颠倒的,有早出晚归的。总之就是一群鲜活的人,名校研究生只是大家的一个面向,各自都有自己的苦痛和欢欣。

认识世界,也和前面的有关,可能不算非常透彻,但比以前还是深刻了很多。“优绩主义”、出人头地的“英雄主义”、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仍然是主旋律。顺着既定剧本演绎人生某种程度上也是轻松的,毕竟独立思考是会产生痛苦的。因为追求名利,“更快更高更强”,生活不拘小节,万事便捷为上。
-自我生活管理往往是缺失的,体现在没时间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规律运动。
-环境工作者不一定是环保主义者,因为做实验写文章是非常消耗体力和脑力的,很难再有心思去关心其他,即便初心可能是保护环境。
-宏大议题的重要性与个体的能动性之间是割裂的,自己做点什么的志愿精神是缺失的,而那些所谓社会实践很多都是在配合表演,混个奖项给简历贴金。
-消费主义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势,物质追求的攀比无孔不入。说的看起来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这样。
-灯下黑是真的,遮羞布得拉好,面子尊严大于一切,真实相对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人类社会太过复杂,很少有人对身边的自然有所观察,更别说热爱远方的大自然,如野生动物。

#研究生期间,在FD-EN,你得到了什么:
仍然记得2019年11月,第一次作为水滴宣讲团的学生讲师,赶清早的飞机去福建的初中开讲座,关于我称之为爱好的“垃圾分类与减量”的可持续生活,顺便给院系吸了一波少年粉丝。在这之外,我也借班级和支部的名义开展了3次打卡分享环保生活的集体活动,和更多同学建立起了联系。非常感谢学校和院系给予的平台,让我能够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分享给更多人。

#你即将离开,想对学校和院系说什么,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
感谢。。。谢谢江湾大草原的生态,每天看看满眼绿色和飞鸟,生命力满格。谢谢学校给大家发饭盒,看到不少同学都在用,是我每天的小确幸。谢谢学校让我继续住宿舍,半年800房租的小空间,真的很不错。 谢谢院系“竭尽所能把最好的一切给我们”。因为学校和院系光环,我得到了很多,可能还会借名气争取一些利益,希望自己的行动,也能不负所望,回馈母校。
未来的自己,去探索你感兴趣的领域吧,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束缚带来的稳定就不去,喜欢环境传播就大胆地去自由追求。人生或许是一场冒险类游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家人的担心好好回应,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虽然延长学习时间不离校,还是非常感慨。不想在朋友圈发的照片和心里话,都在这分享了。
(码了一个半小时)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