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 L 先生说一个观点,有些启发。
我们常常给自己贴标签,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但实际上这里面有三个概念:行为,特质,人格。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简单来说:
1. 当我遇到某种场景时,我产生了某种反应,这是一个「行为」;
2. 当这种行为反复发生,乃至于形成了一种习惯,它就变成了一个「特质」;
3. 一系列具有共性的、相似的特质集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人格」。
我们在股市里很容易追涨杀跌,这是我们面对波动的正常反应,但是我们常常会暗示自己是「韭菜」。
我们在职场里兢兢业业,保质保量完整任务并领取报酬,这是我们面对工作的正常反应,但我们常常暗示自己是「牛马」。
这种给自己贴标签的问题在于:
1. 标签往往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自己,而是一种模糊的概括;
2. 我们对自己的描述和认知,会不断塑造我们的样子;
3. 人永远处于动态之中,你总是可以改变自己身上的问题。
基于这三点,一些有效的建议是:
1. 厘清行为、特质和人格。能用行为描述的,不要上升到特质和人格;
2. 谨慎使用以类别来贴标签的行为,它可以用来向别人介绍自己,而不是局限自己;
3. 反过来想,暗示自己像想要的样子一样去生活,你就能更加靠近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