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Ronghui
250关注1k被关注1夸夸
🎙️ 「十字路口」、「交换温柔」
🕙 美元 VC 打过工
📓 做过 5 年驻硅谷记者
✍️ 学AI 中
“喜乐的心是良药”
Ronghui
3天前
Windsurf 的收购连续剧今天终于进入终章——Cognition 早上宣布了收购的消息,并且公开信里强调 Windsurf 所有(剩下的)员工都将从收购中获益。在这之前,OpenAI 收购 Windsurf 告吹,然后上周五 Google 宣布以 24 亿美元的价格招了 Windsurf 创始人、部分研发团队成员和获得部分技术授权。对 Google 来说,这么做加强了在 agentic coding 方面的实力,省掉整合产品和人员的成本,还避开反垄断审查,但这个交易结果造成除个别被挖去 Google 的人,大量 Windsurf 员工不仅无法从这个所谓人才收购中获益,还很可能不久就有一个劲敌——如果越来越多的公司这么做,谁还愿意加入 startup?这也是为什么这件事这几天被批评是在破坏硅谷的初创生态的游戏规则。

相比之下,Cognition 公开信里说本次收购涵盖产品、IP、品牌和团队,没有透露具体的价格。简单的说,他们拿到的是一个被市场验证过产品力和执行力的整体业务——8200 万美元 ARR、服务 350+ 企业客户,以及 Devin + Windsurf agentic IDE 整合的前景(这应该是对 Cognition 来说的关键所在)。同时 Cognition 承诺 Windsurf 所有员工都将从收购中受益,不吝公开赞美团队的重要性,直接针对之前被诟病的不公平的问题,其实也是向内部员工和潜在人才市场释放信号:不会那样对待自己员工。另外这场交易在 PR 上处理的更像是两个小公司的携手合作,还蛮清流的,今天在舆论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
11
Ronghui
4天前
这一期,和 Zhenyu Sandwich Lab 专为中小企业设计的、用于在 Meta 平台进行广告投放的 AI Agent Lexi。Zhenyu 在博士期间就开始创业,在 Postmates 做过自动驾驶送餐机器人,后来回国加入阿里达摩院主导小蛮驴项目。现在希望通过 Sandwich Lab,用 AI 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自动化营收解决方案。

定价 200 美元/月、多线作战、不做 Google、TikTok 等等很多策略都听起来挺与众不同的,播客里有上下文解释为什么会做这些决策。另外他在结尾说到的服务各地的 SMB,接触许多陌生地方的人,看到他们努力的生活、表现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给自己的影响,也很有感触👇

“我们首先要贵!” ——定价200美金/月才能验证刚需|对谈郭振宇:Lexi(广告投放 Agent)创始人/CEO

十字路口Crossing

00
Ronghui
5天前
今天买个汉堡取餐时看到👇
😆
00
Ronghui
6天前
最近和朋友聊到早期增长的话题,想起 Airbnb 创始人 Brian Chesky 以前讲过一件事,说 Paul Graham(YC 的创始人)给过他最好的建议就是“让 100 个人爱你的产品,比让 1000 个人喜欢更重要。”

与这个说法相关的创业哲学就来自这篇 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做无法规模化的事情。

于是这两天把这篇 PG 2013 年写的文章读了好几遍,相比当初做记者时只是读文章,现在自己做两个播客摸索做内容产品,再读觉得确实字字箴言。

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01
Ronghui
11天前
这期播客,鸭哥和我们分享了他正在进行的一些 AI 实验,比如他做了一个语音输入法,用 Apple Watch 24 小时录自己说的话。把 Insta360 挂在胸前,拍全天的视频和照片 ——就像是给 AI 加了耳朵和眼睛,很好的解决了和 AI 沟通时人与 AI 信息极度不对称的问题。另外,他还让 AI 帮他买菜、寄快递,等等。

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也聊了聊他从中得到的收获,以及这样「极致的提高了效率」之后,对人如何使用 AI 的一些思考👇

他的 AI 实验给你哪些创业灵感?|和鸭哥聊:给AI加上耳朵、眼睛,用AI买菜、寄快递

十字路口Crossing

00
Ronghui
11天前
路上偶遇了一辆 Waymo 和艺术家 Tommii Lim 合作的卡通角色款无人车。据说这组设计里有两位主角,一只猫和一只狗。
00
Ronghui
14天前
今天把 Andrew Chen 最近写的一篇文章读了两遍,很推荐。标题是 Corpospeak: Why you still sound like a faceless corporate entity. 他现在是 a16z Partner,之前是 Uber 的增长负责人,在增长黑客领域很有名。

文章的主要观点是 Marketing 行业秩序将被重组,「It's all about vibes now」,而目前有很多公司在用「企业腔」也就是 Corpospeak 的方式做 Marketing,他指出问题在于:

1、Marketing 人的声音 v.s. 产品人的声音,这是区分 Corporspeak 的关键。提到乔布斯当年也会直接回邮件给陌生用户,认为 PR/Marketing 的常用套路式语言与来自创始人(builder)的真实声音有很明显的区别,现在显然是后者更好。

我觉得,真正厉害的 Marketing 文案,完全也可以写得像一个 founder 在跟用户谈心,但如果缺少第一人称讲述细节,而用太多形容词和副词,翻来覆去其实说的都是「我们特别创新」,就算是 founder 来讲也不加分。加分的是从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说起,讲故事,讲细节。

也就是说,从 builder 角度讲话很重要,不过更重要的关键是三个字:说人话。

2、为了营销制造的内容也会因为营销流逝。用户可以区分出哪些内容是为了 MKT 制造的,要相信用户很聪明,要相信用户比自己聪明。

3、传统 Marketing 会重视「稀缺性」,只在特定时间做宣发。在传统媒体时代,为了品牌价值不被稀释,并追求影响力的最大化,企业不可能在有限的媒体环境里不停地「发布」产品。社交媒体时代,公开谈论自己的产品更容易了,典型代表就是 Elon Musk 的发推方式。

4、对传统方式的讨好和对直面公众的恐惧。尤其是后者,在许多公司都很常见,如果产品出了 bug,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让用户去和真正开发的人交流并解决,而是交给客服。其实较早以前硅谷很多公司里,创始人亲自回复用户是常见的。

他认为造成 Corporspeak 的根源是 Marketing与 R&D 分离,沟通与表达不能外包。新的常态将会是创始人,工程师,设计师,都要去和人沟通交流,学会提问、回应、表达观点,并且要学会不要让自己一时激动发的内容有损公司形象。当然,此时 Marketing 并不是没用了,而是变成了赋能者,毕竟沟通表达和对公众情绪的感知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https://open.substack.com/pub/andrewchen/p/corpospeak-why-you-still-sound-like?r=9i1he&utm_medium=ios

02
Ronghui
19天前
📷
10
Ronghui
21天前
再读《乔布斯传》,Jobs 游说 Sculley 时,除了那句著名的卖糖水的话,还有一段也很触动。

We all have a short period of time on this earth. We probably onl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do a few things really great and do them well. None of us has any idea how long we are going to be here, nor do I, but my feeling is I’ve got to accomplish a lot of these things while I am young.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