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宇宙
799关注7k被关注7夸夸
文化话题优秀贡献者
🌈 烂人。字体排印编码,东亚文化迷宫,缺乏系统地了解各种语言,电影爱好者,豆瓣也叫“宇宙”。3190-0972-4526
宇宙
2天前
当你跃入树冠,我就误以为,那摆动是你。
00
宇宙
2天前
见证很多时刻的石头,想要见证更多。
原动态已删除
20
宇宙
3天前
这两张史蒂芬·肖尔着实唤醒我对雷蒙·德巴东的记忆。虽然我觉得肖尔对透视的反叛会导向一些类似德巴东非戏剧性场景相似的效果,不过确实也能感觉到微妙的不同。
50
宇宙
3天前
内容文本特别明确的可以按照show note;其他的话可以让闲聊博客匹配音乐流派么,比如这是一个氛围音乐听感播客,这是一个后朋听感播客。

chaosBLNK: 漫无目的也是目的。

00
宇宙
4天前
我第一天看展被罗意威的工作人员拍的内容终于被发抖音啦(一块石头落地了)。
00
宇宙
4天前
助力闪电看到蕾姐百转千回三生三世!
原动态已删除
10
宇宙
4天前
其实《地形》算是对我来说第二好理解的了,因为处理的是一些更直观的对比与关系。《元素》很像是那种需要很长文本来做解释的内容,其中的几组地点的内在逻辑和陈列顺序都让我似懂非懂地“挠头”,《不寻常之地》则像是一个大拼贴…… 最后三张是这两个系列里我觉得印象深刻的(不是说其他不好看,《不寻常之地》其实好看的单张不少,只是整体上我缺乏感觉)。
00
宇宙
4天前
《永恒的当下》里我看的最投入的还是《美国表象》,不只是因为他是最开始的一组,也因为它有一种可爱的目的来公平地陈列“拍摄主体”。我反复走了4轮,从寻找特别喜欢的单张照片,到寻找相邻照片间的关系,最后去把握整个陈列的逻辑或表意初衷/对我所起的作用。

《不寻常之地》构建了更多的场景,而《美国表象》像是更原子的步骤,寻找、或者说用拍摄行为赋魅于“拍摄主体”。用我们的视觉能力不断框定一组一组后,发现都是各种分类意义上不同的主体的混编;和之后的静相反的是这个阶段特别有一种暧昧的情绪在拍摄结果中。
90
宇宙
5天前
(已出)才发现我多了一张史蒂芬·肖尔的早鸟票…… 50元,还有谁没买票想去看的么?我可以转让给你,包含他《美国表象》、《不寻常之地》、《元素》、《地形》四组照片,虽然在矶崎新的废墟建筑证大喜马拉雅但布展还是可以的,而且人很少。
51